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全市政务公开自评总结(精选5篇)

时间:2025-04-06 08:53:15
全市政务公开自评总结(精选5篇)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政府信息办的关心指导下,市交通运输局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积极推行网上办事、公众互动服务,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努力提高行政效率,为促进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全市政务公开考评通知要求,对表督查内容进行认真自查。现就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组织保障

按照“统一领导、归口负责、综合协调、各司其职”的原则,我局成立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局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确定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政务公开日常工作。主要工作由办公室承担,并且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责任分工加以落实。

(二)工作部署

对政务公开工作做到有部署有落实,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在资金保障、考评考核等方面进行研讨,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及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将电子政务工作纳入全局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将电子政务工作作为重要工作,经常抓、抓日常。

(三)政府信息公开

1.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每年元月份按要求将我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在市直单位政务公开板块进行更新。

2.政府信息公开年报:每年1月31日前按要求将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年报在市直单位政务公开板块进行公开。

3.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目录:严格按国家网站普查要求进行自查并予以更新。

4.设立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在市交通运输局门户网站上设置有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链接,内容包括目录、指南、规定、年度报告及依申请公开、意见箱等。

6.提供公开信息:能主动向行政服务中心提供公开政府信

息。

(四)政务公开

一是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实时公开。二是对各科室落实政务公开进行考核。

三是8月14日参与党风政风热线节目,就“城市功能与品

质提升”作了专题汇报,同时针对市民提出的各类交通运输方面 问题进行解答。

四是9月26日局召开“壮丽 70年”新闻发布会,以《大道

向前,奋斗不止》为主题,现场进行交通运输发展70年综述和现场提问、互动交流。

(五)中国九江网内容保障

1.内容保障责任:对局机关各科室均下达了信息报送责任和任务,并进行考核奖惩。

2.报送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同步向九江网和市委市政府信息处报送信息。

3.信息时效性和准确性:交通运输局网站做到了与九江网

后台连接,在交通运输局网站发布的信息能及时在九江网上转载发布。

4.“我为九江献一策”:2019年共收到14条咨询,均及时回复。

(六)本单位网站建设和管理

1.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交通运输局网站设置有政务资讯、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政民互动、专题专栏等内容,有专人负责保障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在线服务功能:交通运输局网站设置有公众互动、互动交流板块。

3. 互动交流功能:互动交流功能充分实现了意见咨询和反馈沟通的渠道功能,以运输、许可等为主要咨询方向的信息都在网站互动交流板块实现了及时准确的回复。

4. 相关备案和标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ICP备案、网站安全备案及党政机关标识,各类辅助信息均完备。

5. 日常监测问题整改:日常监测服务未发现各平台正常运转。

6、政务新媒体:2019年截至目前,我局共发布政务微博123 条,基本完成任务要求。

(七)发展引导

1.入驻政府网站群:在市信息办的业务指导下,交通运输局网站是第一批入驻九江市政府网站群的市直单位网站,采用九江网统一技术平台建站,交通栏目与“中国九江”网进行栏目映射,实 现同步更新、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

2.开放政府数据:在交通运输局网站上设置有信息公开栏目

发布本单位公开规定、指南、年报、目录、依申请公开事宜及各类行政许可、权力、责任、审批、处罚等事项。

(八)政务服务网

1.清单公布:已在交通运输局网站和市行政服务中心网站上将行政权力、部门责任等清单进行公布。

2.其他信息公开平台:已按上级要求,在便民服务、资金管理等公开平台中,将项目清单、电子表格、公示流程图、法律依据等信息进行了录入,并确保了信息完整、规范及准确。

3.网上审批:在行政服务中心体系中,依据权力清单,在统一事项梳理平台中录入的事项完整无缺,能够支持网上审批,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系统的使用。

全市政务公开自评总结2

2020年以来,我中心紧紧围绕的国家、省市2020年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任务通知有关要求,始终坚持将政务公开与提升政务服务相结合,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和政务公开平台建设,持续拓宽公开渠道,切实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持续提升全区政务服务水平,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依申请公开

2020年度共收到依申请公开申请11件,其中网上信件9件、邮件信件2件,均已回复办理。

(二)主动公开

1.专项工作开展情况。对照国家,省市有关工作要求,共开展3次专项工作,分别印发了《繁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政务公开“六提六促”专项行动具体措施的通知》(繁政办秘〔2020〕54号)、《繁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繁政办秘〔2020〕70号)和《繁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繁昌区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繁政办秘〔2020〕77号)。

工作主要落实情况:一是在完成机构职能目录编制工作;二是通过政府公报期刊,公布本级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汇编目录;三是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纳入公务员初任培训必修课程;四是完成编制基层政务公开事项目录;五是完成基层政务公开事项目录内容录入工作;六是开展政策解读规范图解工作,并向市政务公开办分别报送1篇动漫视频解读和1篇图片解读稿件;七是根据省政务公开事项规范目录(试行)及时调整县乡两级目录。

2.日常工作开展情况。集中梳理了财政专项资金栏目,规范发布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公开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已成功举办40场新闻发布会;编辑发布政府公报8期;共开展21次意见征集,及时发布意见反馈信息,实现意见征集与反馈一一对应;及时公开规范性文件及其他涉及重点民生领域有关文件67件,做到文件解读全覆盖。同时,按照“看得到、读得懂、易获取”原则丰富解读形式,共发布文字解读29篇、视频解读13篇、图表解读13篇、新闻发布解读11篇、负责人解读14篇、专家解读8篇、动漫解读1篇;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排查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范围。

3.加 ……此处隐藏8261个字……务服务事项必须提交省级及以上的规范性文件,经市政府法制办、市审改办审核通过后,才能在网站向社会公布。五是结果公开。积极推进重大决策、重要政策落实情况公开。如市政府收费“一表制”政策执行情况,市政务办全部在网上公示,将每一个窗口每一项办件结果及监督电话实时在网上公示。

(三)重点工作公开情况。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2017年全省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咸政办发〔2017〕33号)文件要求,市政务办(公共资源局)大力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全流程公开和信息资源共享,加大违法违规记录公开力度。一是完成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整合。凡列入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的各类交易活动全部在咸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一平台进行。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交易、国有产权交易、医疗器械等交易平台,在统一的平台体系上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二是全面公开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违法违规记录。将在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出现的违法违规等不良行为向社会公开曝光,2017年共曝光投标企业、供应商9家,评标专家11名。三是与省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实现公共资源电子交易信息实时推送。截止12月26日,咸宁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向省公共服务平台推送50109条数据,推送信息包括招标公告(招拍挂公告、交易公告)、澄清修改通知、评标结果公示、中标结果公告以及中标人基本信息、资质、项目经理、管理人员、业绩、获奖等信息。此外,建设工程和政府采购项目招标公告须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发布。

(四)依申请公开工作情况。结合市政务办工作实际,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受理机制,畅通申请渠道,保障答复及时有效。依托门户网站,将依申请公开的条件、范围、方式、部门信息、办理流程、申请表等全部公开并提供详尽说明。并公开办公地点、咨询电话、邮箱,保证信函、来电等申请渠道;同时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大厅设置受理窗口,规定书面答复的内容、格式和时限。

(五)市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情况。实现了与市政府门户网站的数据共享,自动链接国务院、省、市政务门户网站新闻模块。将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审批业务办理情况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实时公示。并按要求及时将市政务办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向市政府报送。

(六)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情况。一是全面推进行政权力等服务事项网上运行。开展行政权力事项运行流程标准化梳理工作,实行权力清单网上动态调整机制,完成市、县、乡三级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库建设。二是推进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运行,并延伸至各县(市、区)、乡(镇、办事处)、村。建成了全市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大数据平台和政务云平台,实现了与60多家市直部门和六个县市区的系统对接和信息共享。三是依托“互联网+”,优化办事服务流程。在市政府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中积极探索电子证照、电子文件、电子印章在网上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对适宜网上申报的证照初次申领、变更、补办、年检、延续等事务,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推进线上线下业务流程融合,推动网上服务与实体服务中心、窗口联动,积极开展网上并联审批。二是大力提升网上便民服务功能。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民生实事项目要求,依托市政府大数据中心及政务服务网,实现服务信息查询、网上申请、在线服务、快递送达。并与咸宁政务服务移动客户端云上咸宁实时对接。三是推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延伸拓展。依托咸宁政务服务网、网格化服务平台,实现与县、市(区)政务服务平台统一,信息共享。完成乡镇(街道)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网上服务建设;实现咸宁政务服务网向村(社区)延伸。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成立了市政务办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领导、各岗位相关人员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由市政务办主任担任组长,副主任担任副组长,负责公开内容的把关和检查;各科室和窗口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审批内容的公开和初审核;督查科为政务公开责任科室,负责公开内容动态维护、公开形式制作和相关的技术培训。形成了“班子统一领导、相关科室主抓、日常监督检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做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政务信息公开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明确工作内容,提升工作质量。为确保政务信息公开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市政务办印发了《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信息公开实施方案》及《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门户网站信息发布审核制度》,规定了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要求。同时不断在深化完善和巩固提高上下功夫,加大真公开的力度。进一步公开窗口单位审批服务事项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结果,并在工作质量、态度、时效等方面,不断增强工作透明度。

(三)因地制宜,开展信息公开培训及考评。通过市政务办每周学习例会会议,积极宣贯政务公开有关要求,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讲授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要求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带头学习政务公开文件,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通过专题研究、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围绕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管理、协同办公平台使用等内容,加大有关业务知识宣传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并将相关工作情况纳入对科室及个人的年终绩效考评。

三、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市政务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加强重点公开工作领导和部署,及时公开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做好对门户网站信息专栏内容关于行业信息的保障和支持工作。在信息公开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落实监督机制,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列为重点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信息公开工作落到实处,按时完成市政府办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及时报送各类信息材料。

(一)多渠道开展群众评议,接受社会监督。通过政务服务中心咨询台、自助查询机、门户网站进行测评,请群众投票,至今已有万余名办事群众参加网上问卷调查,群众满意率达99%以上。

(二)无死角视语音频监控,促进监督管理。投入16.6万元对市政务服务中心一、二楼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增加音频提取功能,审批过程网上监督,审批行为视频监控,统一纳入电子监察范围,保证监控无盲区。

四、存在的主要工作问题及整改措施

公开形式需要进一步提高。主动公开的信息内容还需加大力度,如窗口单位行政审批的办理过程、并联流程等方面,还存在内容不够全面,多数窗口因窗口区域窄、墙体面积小难以制作专门的公开栏,大多数实效性信息只能通过一楼大厅的电子大屏幕滚动播放,影响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直观性。

为此,市政务办2018年将利用市政府大数据中心已经建成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大数据平台和政务云平台,在进一步提升门户网站服务功能、完善网站公开形式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公开形式,拓展公开渠道。一是积极与市档案局对接,联合开发建设全省首个市级电子档案信息查询系统,实现所有政策文件、公开的数据信息通过移动端一键查询;二是联合市纪委、市扶贫办建立全省首个扶贫信息监测平台,实现扶贫相关的信息全市监管部门一键查询。三是建立个人和企业证照信息库,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证照信息一键查询,今后办事无需再提交一大堆证照复印件。

《全市政务公开自评总结(精选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