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颐和园教案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颐和园教案 篇一一、案例背景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游览的顺序记述。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二、学习目标
1、识7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颐和园、长廊、画舫、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堤岸、远眺、雕刻”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和课文的优美语言,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三、学习过程
一、录像介绍景点,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爱看录像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短片,希望同学们喜欢。(放映颐和园的录像)
抽生交流:你知道短片中的景点是哪里吗?短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你能说出这里的一两个景点吗?
生交流时,师出示《颐和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抽生读课文,师评价朗读
3、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来游览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自读感悟
学生借助《颐和园》学习网页自学课文,边读书边欣赏边体味:颐和园的美是如何在作者的笔下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二)交流心得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点击不同的段落。相机指导,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1、理解描写长廊的段落(课件出示长廊的段落:第二自然段)
(1)出示长廊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长廊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2)出示长廊上彩绘的不同图片,引导学生 理解“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使学生感受理解劳动人民的创新智慧。
(3)出示长廊两边花的图片,感受长廊一年四季的美。
2、理解描写万寿山的段落(课件出示三、四自然段)
(1)出示佛香阁与排云殿,使学生认识这两处建筑的构造及历史地位。
(2)引导学生理解“金碧辉煌”的意思。
(3)理解站在万寿山上,向下望、向正前面、向东远眺都可以看到什么?(出示相应的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万寿山的位置以及它周围的景色)着重出示图片并推近镜头理解昆明湖的静和绿,让学生在朗读和欣赏图片的过程中感受颐和园的美。
3、理解描写昆明湖的段落(出示第五自然段)
引导学生找出昆明湖上有哪些景点?它们有什么特点?(师出示长堤、湖心小岛、十七孔桥、小狮子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昆明湖的美景.并引导学生理解“雕刻和姿态不一”的意思
(三)阅读指导
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如何用优美动情的声音来表达颐和园的美。
四、选读课文,情感升华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读,读给同学听,或者背诵积累。
五、拓展延伸
1、出示颐和园其他地方的美景、名人对颐和园的评价、颐和园相关的典故等。使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无处不在,说也说不尽,本文只是选取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几处景点进行了介绍。
2、同学们可以选取其他景点,仿照课文进行描写。
六、在线测试,自主选择作业
出示不同类型的作业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作业。
颐和园教案 篇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旅游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学情分析】
1、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抓重点词句而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在第一单元的“自然景观”的教学中,学会了边读边展开想象的方法,能够把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具备了对资料进行搜集的能力,但对搜集到的资料整理能力还有待培养
4、在写游记类的文章,能够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描写,但是在具体观察某一具体景物的方法上层次性还不够,对于这一方法的指导还应加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2.技能目标
①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②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陶冶,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⑴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中景物的特点。
⑵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交流导入,进入学习
1、同学们,暑假的时候,老师去了一趟北京,来到了一处历史悠久,景色优美的地方。(出示照片)这是哪里?(颐和园)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注意看老师板书课题。颐字的左边里面是个口,左右要写匀称,其他两字也要写得方正。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不要拖音再读一次。
2、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你对颐和园有哪些了解?(指生说)同学们,自己读书能知道这些真不简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通过刚才的回答,老师知道同学们对颐和园都有一定的了解。
1、听课文朗读,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2、为了更好地读好这篇文章,让我们先来解决一下生字词这些拦路虎。
出示课文的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词语。
3、指导写字“廊”,注意笔顺,竖提,横撇弯钩,“广”撇画伸展,里面笔画要紧凑,竖为悬针竖。(指导完,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过渡:拦路虎解决了,读起课文就更轻松了。
4、现在,请同学们自由 ……此处隐藏8787个字……如果有,板书问题。
四。自由结组,合作交流:
1、浏览课文,用“○”画出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学生板书: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十七孔桥铜牛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地图,闪烁这六个景物,使学生了解其位置。
2、自由结组:
通过读课文、查阅资料,你对哪个景物最感兴趣,根据兴趣重新结组。
要求“快、静”。然后快速选出你最信任的组长。
3、合作交流:
由组长组织活动。在组内交流查阅的资料,结合课文及资料,准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们喜欢的景物。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请各组进行汇报,同时,课件出示颐和园景物的相应图片,并配以古筝音乐。
(2)小组汇报的同时,其它组认真听,听后谈谈感受,也可向这组进行提问。
(3)教师进行适时评价、点拨。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
学生板书: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
课件闪烁这四个景物在地图中的位置。
2、课件显示这四个景物的图片,教师加以声情并茂的介绍。
3、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六。课外延伸,补充资料(师生共同交流)。
1、通过查资料,你还知道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2、老师也查到了一些资料,你们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一些景物图片,并加以简单介绍。)
3、学生把收集的资料贴到展板上。
4、小结:颐和园的景物真是数不胜数,各具特色,就是看上几天也看不完看不厌。
板书:……
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感受。激发热爱首都之情,产生自豪感。
八。了解本文写作方法:
1、二至六自然段与第七自然段都是在介绍颐和园的景物,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详、略。
2、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与《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有什么不同?
九。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抄在好词好句本上。
2、课下观看展板,交流体会。
板书设计:
29*颐和园
仁寿殿
佛香阁
大戏楼
长廊
十七孔桥
铜牛(详)
谐趣园
“买卖街”
廓如亭
知春亭(略)
……
颐和园教案 篇九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颐和园之美。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境,感受长廊的美。
教学难点:
对长廊建筑精美的体会,激发热爱祖国文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有关颐和园的长廊的资料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杰克,瞧,他向我们打招呼呢。最近他想来中国颐和园旅游,他知道我们正要学习《颐和园的廊与画》,他就带着问题来向大家请教,这节课同学们要好好表现。
二、学习第一部分
快来看杰克有问题了:请告诉我颐和园的长廊向世人展现了什么?
生:自由读文,回答。
课件出示句子, 过渡:这一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这段就是一个总起段。(边板书:总)猜猜看课文接下来该给我们介绍什么呢?
生:介绍颐和园长廊的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
三、学习第二部分
请告诉我长廊的建筑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读文2——5段。
师:哪一句概况的告诉我们长廊的建筑艺术?用“——”画出来。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长廊的造型绝?找出来,读一读。
理解为什么设计成“倒挂着的蝙蝠”。看图
师:“福到了”,什么福?生: “福气”“幸福”
师:原来这造型不仅是倒挂的蝙蝠型,而且还有深刻的寓意呀。这造型可真是——”绝”!(竖起大拇指说绝。)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生:列数字和打比方。汉语中的同音字“蝙蝠”和“福到了”中的fú。
A.找出描写长廊位置绝的句子读一读。
生: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出示图片
生:从气候上看,冬天夏天
师:从气候上看的确绝妙,真是冬暖夏凉呀!这位置还有什么绝妙的?
生:从环境上看,长廊依山傍水(出示图片)
师:这么说来,这个颐和园长廊的位置可真是——绝呀!
学生一边读,一边理解“凉风习习”、“依山傍水”的含义。
结构绝
师:这颐和园长廊的结构绝,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
引导:这个长廊长728米,可真是名副其实的长廊啊。这么长的廊居然没用一个钉子!(出示图片) 重点理解“斗拱结构”。体会哪个字能让人体会到出乎人意料,意想不到。(“竟”)指导朗读。
这一部分里,写出了长廊是建筑美学的典范。
为什么说长廊是建筑美学的典范?找出有关句子,齐声朗读。感受“中轴线”的作用,理解什么是“中轴线”。带上杰克一起去看一看这美丽的长廊吧?(出示图片)
小结: 这一部分是从四个方面来表现长廊的建筑精美的,即:造型绝、位置绝、结构绝以及长廊是颐和园的一条中轴线。杰克连连称赞长廊建筑艺术的绝妙!
四、学习第三部分。
A.杰克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长廊绘画艺术之美呢?自读6——8段,用“~~~”画出介绍长廊画的数量、由来、类型的词句。
B.让学生自由发言。
C.交代了长廊上的画的由来,这一自然段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先总写长廊上的画是有由来的,再具体介绍长廊上的画。
D.乾隆微服私访,回到紫禁城。 从哪个词语可以体会出他仍然怀念江南的美景?(留恋) 从哪个词可以体会出他还没有玩够,没有欣赏够?(意犹未尽)
E.长廊上的图画包含哪些内容?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F.杰克看完长廊上的画后,赞不绝口,竖起大拇指说
G. 小结
由此我们感受到了长廊中的绘画奇。这么精美的长廊,同学们想去看看吗?视频观看长廊介绍。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个自然段和课题有什么联系?
五、拓展延伸
1、请你当小导游,向家人和朋友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廊与画吧!
2、用本课学到的写景方法,写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3、让我们共同努力,来保护这些文化古迹吧!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颐和园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