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09 09:44:06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析:《雪地里的小画家》描写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画画的场景,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又融汇了科普知识的儿歌。全文语言浅显易懂,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首句“下雪啦”重复出现,旨在营造冬日雪景氛围,可以想象,当小动物们看到雪后大地就像一张洁白的画布时,充满兴奋和喜悦的心情。第二、三、四句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精确而又饶有趣味地描绘了4种小动物的足迹印在雪地里的不同形状。紧接着,以设问结尾,既巧妙融入了青蛙冬眠这一科学知识,又使得全诗拥有了别样的想象空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群、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竹、牙”等5个字和笔画横折弯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3、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教学难点:会写“牙、马、几”等字。

四、设计思路

(一)、识字与写字1.识字字音方面:“着”是一个多音字,前一课我们刚学了它的一个读音“zhe”,在本课“睡着”中它读zháo,做动词。“用”和“洞”韵母相同,可以对比读一读。“参”是平舌音,“竹”是翘舌音,要注意区别。字形方面: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如字理识字、部件识字、图片识字等。

(1)加一加。如,“力”加两点是“为”,“力”加“口”是“加”,“同”加三点水是“洞”。

(2)图示记字法。如,“牙”采用形象直观法,可以提供大象牙齿的图片,建立文字与图片的联系,突出“牙”字的一撇。“竹”字由两个形似字组成,要引导学生分辨两个字之间的异同。

(3)图片对照。如,呈现一个小朋友、一群小朋友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群”这个字是表示数量多的意思。教师还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巩固识字。如“几天、参加、竹子、一群、睡着、跑步、为了”。2.写字。本课要写的5个字中,“竹、牙”都含有竖钩;“用”外边的框大小要适中,最后一笔竖要压在竖中线上;注意观察“马”字的竖折折钩和“几”字的横折弯钩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教师示范,学生练。

本课5个字书写要点:6画,合体字。竹左右两边要对称,横要短。左右两个部分的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要交叉4画,独体字牙竖钩在竖中线偏右的位置,撇在书写时要快,不要写得太长。3画,独体字。马上小下大,底横要平,竖折折钩的第一折要写在横中线上。5画,独体字。用竖在竖中线上,注意横折钩的写法,左右两边要对称。2画,独体字。几竖撇可先写直一点,然后才撇出去;横折弯钩要一笔写成。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正确朗读课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关注语气和停顿,感受和体会课文轻快活泼的基调,尽量避免朗读技巧的抽象指导。可启发学生回忆:下大雪的时候,看到地上一片洁白,你们的心情怎样,会到雪地上做什么?想象“小画家”们和我们一样兴奋地跑向雪地,边跑边欢呼,朗读时要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

学生展示读,借助情景想象,读出课文中“小画家”们生动作画的场面。最后一句“睡着啦”要读得轻柔,突出青蛙在冬眠呢。

教师可通过范读、引读、带读、对读等方式,强化不同的语气和语句节奏,不读破句、不唱读。也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在熟读的基础上用欢快的音节营造气氛,进行配乐朗读。

2.理解运用。

找一找文中描写了哪些动物和景物,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把小动物的足迹和雪地上的“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联系起来,再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说说对小动物们的了解,激活学生生活经验,了解动物样貌、冬眠的特性,以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表演、朗读等形式,感悟动物们雪地“作画”的快乐心情,体会课文的趣味和意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可适时引入视频、图片或简要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在介绍小动物脚印形状的同时,也融入了青蛙冬眠这一科学知识。教学中,不应刻意追求冬眠等自然知识的系统精确掌握。课文的学习应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体会。

3.课后练习。

课后第二题与本单元的学习重点相呼应,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中先找一找,把找到的信息圈画出来,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拓展活动

语文是表达的学科,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比喻句和概括课文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