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识字4》教学实录【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识字4》教学实录 篇一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课前准备
词卡、昆虫头饰、cai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这节课,让我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继续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采集昆虫。
二、学习第二行词串
(一)“田野”。
1.导入:咱们到了,这是什么地方?(课件出示:田野)
2.观察画面,理解“田野”的意思。
这一块一块的就是稻田,有田有土的地方就叫田野。
3.指导朗读,读出田野的广阔。
(二)学习“树林”。
1.观察,说话。
小朋友们请看,田野旁边有什么?(课件出示:田野旁出现一棵树)
2.观察画面,理解“树林”的意思。
大家接着看,一棵树、两棵树……许多树木连成一片,就成了——树林。(课件随着教师叙述而变化)
3.了解“林”和“森”的构字特点。
(1)仔细观察“林”字由什么组成?
(2)是的,独木不成林,双木才是“林”。那么许多许多树林层层叠叠的连成一片,就成了什么?森林的树更多了,所以“森”字由三个“木”组成。咱们中国的汉字多有意思啊!
4.指导朗读“树林”。
(三)学习“花丛”。
1.导入。(课件出示:田野旁、树林间出现美丽的花丛)
很多很多的树连成一片是树林,那很多很多的花儿在一起,就叫什么呢?
2.指导朗读,读出“花丛”的美。
(四)指导朗读第二行词语。
1.小朋友们,大自然有广阔的田野,有茂密的树林,还有鲜艳的花丛,多美啊!让咱们把三个词语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2.自由练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第四行词串
(一)复习词语。 1.大自然中不仅有美丽的花草树木,还有许许多多的昆虫。这几只小昆虫你还记得吗?一起打个招呼吧!(课件出示:课文中的6种昆虫和它们的名称)
2.(课件:昆虫消失,剩下词语)小昆虫跟你们捉迷藏呢!它们的名字,你还会读吗?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
3.同桌齐读——开火车读——齐读。
(二)情境表演。
1.你们读得又准确又响亮!奖励大家,把昆虫头饰戴在头上吧!
2.师生戴上昆虫头饰。
3.相互问好。
(1)教师示范:初次见面,咱们互相问个好吧!
(2)和周围的小伙伴相互问好。
4.自我介绍。
(1)洧礼貌的小昆虫,谁来向大家介绍自己?
(2)教师示范:蜻蜓做自我介绍。
(3)学生模拟其他昆虫上讲台做自我介绍。
(三)词图对照。
1.过渡:小伙伴们都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了。可是,有个粗心的小朋友却把名字贴错了,让我们来帮帮他。
2.指名上讲台对照图画,重贴词卡。
小螳螂、小天牛、小蟋蟀……快上来,找到自己的名字贴在自己的画像下面。
(四)朗读第三、第四行词串。
小昆虫排好队了,我们一起把这两行词读好。
四、学习第一行词串
(一)导入。
这些昆虫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特点,小朋友们可感兴趣了,快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二)学习“观察”。
1.这两个小朋友看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这就是“观察”。
2.指名读——齐读。
3.用“观察”说话。
请仔细观察图画,说一说,你观察到那里有什么昆虫。
(三)学习“采集”。
1.导入。
大家善于观察,有了很多的发现。请你们再仔细观察,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2.理解:在野外捕捉昆虫做标本,就叫“采集”。
3.朗读“采集”。
(四)朗读第一行词串。
1.小朋友来到野外观察和采集昆虫,心情怎么样?
2.齐读第一行词语。
五、感情朗读。背诵全文
1.今天,我们来到大自然中观察和采集昆虫,收获真不小,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2.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能把课文背下来就更棒了,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一背吧!
4.自由背诵。能背的小朋友站起来背。
六、揭示规律。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蟋、蟀、蜻、蜓、螳、螂。
2.仔细观察这些字,你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想一想,这些字为什么都有虫字旁。
4.(课件演示“虫”字的演变过程)古时候的人把蛇叫做长虫,写成这个样子。到了今天,人们就把它写成这个样子。现在的“虫”字指的是“昆虫”。
5.“虫”字怎么写?请举起你们的小手,跟着电脑老师书空。
6.教师范写,指导在田字格写好“虫”字。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七、拓展延伸。课后探究
1.导人。
“虫”字咱们写好了,大家也知道带“虫”字旁的字大多与昆虫有关。你还认识哪些带虫字旁的字?
2.学生汇报认识的带有虫字旁的字。
3.其实,昆虫是个大家族,带有“虫”字旁的字还有很多。你们看,在咱们教室周围贴有很多昆虫词卡,请你走出座位,拿一张你喜欢的卡片,认一认这些昆虫,读一读它们的名字。
4.小朋友们,要想了解更多的昆虫,认识更多的汉字,就请到生活中去,到大自然中去。
总评
本教学设计,一改过去识字教学生硬灌输、死记硬背的特点,积极探索省时高效的教学方略,切实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自能识字的能力,识字教学也精彩。
一、抓住汉字特点。拓展识字空间。培养识字能力
汉学家认为,“根据汉字特点制定的识字教育,对于开发我们民族的智力,是有重大意义的”。本教例设计者牢牢抓住汉字的特点,灵活地运用字理识字方法,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巧学巧记,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田野、树林、花丛”这行词串,课件的呈现与教学就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田”就是阡陌纵横,“树林”就是许许多多的树长在一起,“花丛”就是许许多多的花簇成一堆,这是依据汉字象形、会意的特点展开的教学。让学生观察“蚂蚁”、“蜻蜓”等字,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些字的特点,这是多么有价值的探究,让孩子们终身受益。拿“虫”字篆书和楷书对比,既让孩子们看到汉字的发展演变,又有助于记住字形 ……此处隐藏8852个字……位同学指着板书讲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说《拔苗助长》的最终后果是什么?(生可能回答:白费力气,庄稼全死了。也就是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的最终结果是徒劳无功。)
2、生领读《拔苗助长》
3、教师相机提醒学生:“拔”这个字在写的时候注意什么?学生交流。
4、能给这个字找个朋友吗?(生可能交流“拔河”、“拔草”等。朋友多一点拔河就能赢!)
5、一起书空“拔”。并书中描红 在田字格中书写“拔”。
6、“助”告诉小朋友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生可能交流:“且”加“力”“且”的最后一笔注意变成“/”)
7、书空写“助”
8、教师引导孩子如何记住“徒”字。(学生可能回答师徒二人外出旅行,所以是双人旁。)
9、学生书空练写“徒”字。
预设2:
1、学生交流《瓜熟蒂落》的意思,教师相机补充。
2、让学生指着卡片领读。
预设3:
1、学生交流《水到渠成》的大体意思,教师相机的补充。
2、学生领读《水到渠成》。
小结: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如果你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最终结果将是徒劳无功,一事无成。同学们可真棒,通过昨晚的预习能够把这些词理解这么透彻实在是了不起。
五、回归整体,再读成语
1、看黑板,读成语。三组词连在一起读
2、看老师不同的排列,你发现了什么?(生可能交流:每一罗大体意思。师相机补充。)指导读熟背诵。
六、拓展积累成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积累了很多的成语!我们要做一个爱学习、爱积累的好孩子。课后,大家再去找一些成语故事来读一读,相信大家收获一定是非常大的,我们下节课举行一次“成语故事会”相信你的表现是非常精彩的。
《识字4》教学实录 篇八一、词串识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特有的一种识字课文类型,国标本1一2年级学段共编人词串识字17课。什么是词串识字呢了二年级上册《识字6》就是“词串识字”。表面看来,好像是几行排列整齐、毫不相干的词儿,其实它们是联系紧密、语义相关的,而且是押韵合辙的,是词jl的串连,就像北京的冰糖葫芦儿那样,所以称它为“词串”。《识字6》共四行:“骏马秋风塞北” 是讲的塞外风光,“杏花春雨江南”是讲的江南景色,“椰树骄阳海岛”是讲的南国椰林,“耗牛冰雪高原”是讲的西藏高原。纵向看,第一列是各地典型的动植物,第二列是反映一年四季的典型事象,第三列是祖国不同的地域。
二、四两行押an韵,读来朗朗上口。具体地说,词串识字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整体性。一篇课文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将相关的词语串连起来,用以展示某类事物或描绘某个场景。如一年级上册《识字5》便是表现了大海的美丽与富饶。一年级下册《识字2》则是展示了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二是形象性。词串是用并置的意象营造的一个情境,并配以形象生动的情境图。如二年级上册的《识字2》:“城楼红灯金水桥/大典检阅海陆空/礼炮焰火狂欢夜/神州腾飞中国龙”。儿童边诵读词串,边观赏情境图,眼前就好像出现了天安门前声势浩大的阅兵场面。三是可读性。
词串排列整齐,押韵合辙,或为2一2一2音步,或为2一2一3音步,是可以作为一首六言(或七言)小诗来诵读的。词串的语文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首先它是识字教材,所以识字的功能应是第一位的。在识字教学阶段,如果让儿童去学一个个不能表音的单字,那会是十分困难的,而且枯燥乏味,引不起学习兴趣,勉强学了,也不容易记住。将生字编成韵语。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儿童的兴趣,又容易记忆,这显然比学一个一个的单字好,比一上来就念参差不齐的句子好。启蒙识字课本差不多都是韵语,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因为非常有效,所以一直流传下来。凡是不采用这个办法的,不管你是多大的权威 (如朱熹的《小学》),都不能收到好的效果,甚至被淘汰。
“词串识字”吸收了传统作者简介:张庆,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j沛,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二心诊识字教学的这一宝贵经验,就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让儿童诵读词串,还有利于加快识字的“自动化”整体认知过程。儿童认识了生字,并不能马上进人阅读。小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如果只有把每个字的细微末节看清了才能识别,那就无暇一把这个字放到上下文中去领悟语义,也就是说不能顺利地进行阅读。因此,阅读对汉字识别的要求就不仅仅是能识别,而且要达到“自动化” 的整体认知。也就是说,不必看清字的每一个细节,只要看到字的轮廓或特征,就能准确无误地加以识别。词串识字,要求学生识了就读,能加快这一进程。
其次是帮助儿童认识事物和享受审美乐趣。词串的编排具有认识功能与审美功能。就拿一年级上册来说,儿童读了《识字2》(太阳闹钟小鸟/穿衣下床起早/ 刷牙洗脸早餐/上学升旗做操),就能知道小学生的生活常规,从而养成每天按时早起、按时到校的良好习惯。词串描绘了早晨的情景: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闹钟调皮地呼唤:“懒虫起床!懒虫起床厂小鸟在枝头歌唱。能让小朋友感到早晨景色的美好,给他们以美的感受。再次是可以发展儿童的想像力和整合力。词串只是列举了一些典型的事象,如《夏夜》:’夜晚繁星亮晶晶/爷爷奶奶小丁丁/竹椅蒲扇萤火虫/牵牛织女北斗星”。
除了“亮晶晶”是描述性的,其余的都是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名称。词与词不连贯,中间有“留白”如“竹椅”是谁坐着的? “蒲扇”是谁用着的了“萤火虫”在哪里衅爷爷奶奶小丁丁”跟“牵牛织女北斗星”有什么联系了都没有说。但儿童读了,却可以看到一个夏夜祖孙乘凉的生动图景。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人的大脑是有整合功能的。尽管词串提供的信息并不完整,但它却能够将儿童头脑中储存的相似模块激活,与之进行相似匹配,从而将这些并不完整的信息整合起来,构建成各不相同的、打上个人相似经验印记的图景。儿童边诵读边在头脑里“过电影”,就能发展他们的想像能力和整合能力。这类课文该怎么教呢2我们还缺少比较成熟的经验。重庆市人民路小学郑荻老师在教学国标本一年级上册《识字4》一课时做了有益的探索,她的一些做法值得大家借鉴。
《识字4》是介绍常见昆虫的一篇课文:“观察采集昆虫/田野树林花丛/ 蝴蝶天牛蟋蟀/蝗螂蚂蚁蜻蜓”。第一行是讲儿童的活动,有的在观察昆虫,有的在捕捉昆虫,准备做标本;第二行是讲昆虫生活的地方;第三、四行是讲常见的昆虫。下面拟结合郑老师的教学,谈谈“词串识字”的教学方法。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刚人学不久的儿童学习了汉语拼音,认识了80多个常见字(其中60多个是部首字),初步具备了认读汉字的能力。只要我们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调动其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够逐步形成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郑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她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课文中提到的昆虫。有的学生看了录像,有的学生去问大人,有的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上网查询。通过这么一番准备,学生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激发了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识字4》教学实录【新版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