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安置帮教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时间:2024-12-20 05:26:14
安置帮教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柯文祥,男,1975年9月出生,汉族,本科学历,2016年9月通过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参与社区工作,工作中他始终坚持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安置帮教工作新路子,坚持以教育、感化、挽救为工作方针,着力抓好三项(刑满释放人员的衔接接收、教育帮扶、服务管理)重点工作,不断提高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质量和水平,工作质量得到上级业务机关和群众的认可。

一、注重总结频创新招刑满释放人员的衔接工作是使其顺利融入社会的最初环节。

2016年自柯文祥同志接手安置帮教工作以来,团结社区刑满释放人员衔接率、“二无人员”安置率均达到100%,未发现重新违法犯罪现象,辖区内无重、特大案件发生。自2016年以来,团结社区共有安置帮教人员15名,目前已安置15名,安置率100%;建立帮教档案15宗;列入帮教对象15名,帮教率100%;解除6人,现有安置帮教人员9人。

在日常工作中,柯文祥同志认真钻研有关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业务知识,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做法。一是每半年做一次刑释人员的排查工作,对所有帮教对象进行摸底和调查,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加强对有违法犯罪倾向的以及涉黑、涉毒、“三无”刑满释放人员的帮教和管控,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三是在对刑满释放人员的管理中实行分级管理,根据他们的现实表现,结合监所提供的“出监鉴定表”进行危险性评估,将刑满释放人员分为一般管理、重点管理两个等级,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使帮教安置工作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

二、依托会见真诚送暖

视频帮教会见系统开通后,家属足不出户,就能和远在监狱的服刑人员进行亲情会见。为方便家属与在监服刑人员“相见”,柯文祥同志积极做好远程视频会见工作。家属来司法所提出远程探视申请,他不厌其烦地向家属说明申请的程序和要求,一次性告知,并及时登记预约,做到“四个一”(一张笑脸、一把椅子、一杯热水、一句走好)。远程会见系统开通以来,148团司法所共成功安排会见54次,其中团结社区就35次,视频会见减少会见的路途、时间及经济成本,服刑人员及亲属均反映良好,未发生一起投诉情况。

三、日常工作

一是了解安置对象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安置帮教人员的失业生活补助费发放都是其亲自整理、准备。

二是定期排查梳理。坚持每年第一季度对上一年度回归社会的安置帮教人员进行排查梳理。摸清人头底数,逐人补充完善有关档案材料。对安置帮教人员的性别、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犯罪类型和回归社会后的工作、生活、现实表现等情况进行分析,列表造册,逐人登记,以便准确、及时地掌握安置帮教人员的情况和动态,为提高帮教工作的针对性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是规范档案管理。结合每年帮教安置专项排查,进一步规范安置帮教人员的档案材料,建立健全安置帮教人员基本情况档案,按要求对5年回归的安置帮教人员全部实行“一人一档”,确保每个帮教对象档案资料齐全。对安置帮教的青少年及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安置帮教人员进行重点登记造册,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实行动态管理。

四是进行分级管理。为加强对有违法犯罪倾向以及涉黑、涉毒、“三无”安置帮教人员的管控和帮教,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安置帮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对2016年以来回归的安置帮教人员实行分等级管理。根据他们的现实表现,将安置帮教人员分为宽松管理、一般管理、重点管理三个等级,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使帮教安置工作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

四、建立、健全机制,实行长效管理。

从监狱生活到高墙外的自由社会生活,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过程,特别是那些刑期较长的释放人员,再踏故土,或许已是青春不再,物是人非,两眼茫然,无所适从,他们真正融入社会,有时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社会就也应给给予长期的关注,所以建立安置帮教长效管理机制就显的尤为重要。柯书记尤其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一是制定长短结合的帮教计划,做到有条理,有目标。二是制定帮教安置成员单位之间定期联系制度,深入社区了解安置帮教人员现实表现,及时调整管控措施,避免脱管、漏管和失控现象的发生。三是制定树典型,学典型制度,激励安置帮教人员自强自立。工作中注意发现帮教安置好的典型,为之推广,效果明显。总之,通过对工作制度、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使得安置帮教工作能有序进行,有效开展,使失足之人能于茫然中自醒,于自卑中自强,这就是柯书记的心愿。

《安置帮教先进个人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