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高中化学说课稿(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中化学说课稿 篇一一、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
1.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1.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1.3、重点、难点
重点: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的过程是本节课堂的重点
难点: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以及金属的性质与金属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二、教法
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
1、边讲边实验。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建构理念。具体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相结合,比如用小刀切钠,让学生去实验,去体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这样做完全符合新课程的学生主体的理念,不要老是老师做学生看,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2、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及时总结归纳。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如可以在钠、铝和氧气反应学习完了以后,及时总结这些物质和氧气反应时表现出来的还原性,从反应的难易程度总结还原性的强弱,从整体上把握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三、学法
学法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多做比较,如学生在学习铝和氧气反应的时候可以去比较,两个实验做法不同但是现象一样,又如钠在不同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不比较难以深刻认识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区别。
那么,这种教法和学法如何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呢?下面谈谈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堂。其实,书本上的思考和交流部分就是引导学生展开对金属部分的学习,但是不具体。我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去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属的反应,比如铁的生锈,铜绿的产生,铁质菜刀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银白色等,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旧知。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金属,这里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认识金属的通性;复习和金属相关的化学性质,并分类归纳:铁可以和氧气反应,活泼的金属可以和酸、盐发生置换反应等。最后总结性思考这些反应中金属原子的失电子情况,引出性质和结构的相互关系。
(三)由此及彼,提出问题。铁可以和非金属单质氧气反应,那么其他的金属呢?从金、铁、镁和氧气的反应看,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属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属钠、铝分别和氧气反应的情况。
(四) 师生互动,边讲边实验,探究钠的相关性质。展示钠的存放,取用和切割,从中让学生领悟钠的物理性质;从切割后截面的颜色变化让学生体会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思考,去认识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并根据化合价自己去尝试书写反应方程式。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主体的理念,接下来让学生去思考钠燃烧的情况怎样,让学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钠,提供必要的仪器让学生去加热钠,使之燃烧,观察现象,比较性的提出问题,引出钠的燃烧反应。从产物的颜色认识到这是不同于氧化钠的新的物质,此时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初步认识过氧化钠。
(五) 比较着做实验,认识铝和氧气的反应。从钠的反应和镁、铝表面有氧化膜的层次,让两位学生比较着做实验,观察铝在打磨掉氧化膜前后两种情况下加热融化后的现象,让学生自发思考为什么现象会一样?认识到反应的发生,体会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开放性的思考对铝的氧化膜的认识,可以作为课外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的拓展,提高学生能动的学习和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的能力。
(六) 课堂小结。由点到面,让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很多金属可以和非金属氧气发生反应,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到这些反应中金属都体现出还原性。这样和前面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呼应,并和本节课开始的时候金属的物理性质的通性相呼应,增强课堂的完整性。还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从反应的难易程度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区别。
五、认识和思考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这是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尝试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让广大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这种“渔”的过程。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给予指正和批评。
高中化学说课稿 篇二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1、认识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一)知识框架
高中化学说课稿:《离子反应》说课稿模板
(二)新教材特点:新教材较旧教材相比,一其知识的衍变关系更具逻辑性,简洁明了;二是新引入了离子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分析过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是在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教学过程安排上,较传统教学有新的、本质上的突破。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2、学习特征
3、预测困难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相互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稀硫酸与Ba(OH ……此处隐藏731个字……施正常教学。
(2)学生层次有差别;
对策:低层次的学生多引导,高层次的学生加强提升空间。
(3)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对策:自然的依据事件的大小逐级上报分级处理;人为的合理的肯定,不合理的重于引导。
2、学生主体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
3、教学效果的体现;
高中化学说课稿 篇三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高二化学的第一章第一节《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钢铁》的第一课时,它是初中化学金属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所以本节内容意在于加强对金属通识的了解,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及氧化还原理论等相关知识。
2、能力水平:学生具备一定的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阅读有关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建构对金属的认识,感悟金属材料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金属的共性,推知金属键的存在。
2、了解金属冶炼和使用的历史,感悟金属材料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3、了解我国的金属资源和冶炼现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感悟金属材料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教学难点:金属键为何能决定金属的共性。
五、教法、学法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生疑
上课伊始我利用一段视频创设情境,这段视频展示了形状记忆合金的神奇功能,激起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结合学生对金属已有的认识及教材资料库中的内容“金属之最”设立有奖竞猜,展示金属的特性及其对应的用途,接着创设一个问题情境:
卢瑟福当年为何选择金箔做ɑ粒子散射实验?
金箔的厚度仅为10-7m,却是由几百个金原子堆积而成的,卢瑟福选择金箔正是利用了金出色的延展性。这个问题使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提炼概括,科学定义
金属个性有所不同,它们会不会有共性呢?引导学生回顾金属的共性,并请学生根据金属的共性进行提炼概括,尝试给金属下个定义。活动之后同学们很想知道自己下的定义是否科学?到哪里寻找最权威的金属定义呢?学生马上想到上网查阅,此时教师指出网上资源虽很丰富,但其科学性有待甄别,同时指出获得科学定义的最佳途径之一是查阅辞海。
(3)质疑探究,追本溯源
金属为何有共性呢?为了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两个问题作为认知铺垫。
1、离子化合物为何具有共性?——离子键
2、金属为何都具有导电性?——自由电子
第一个问题能使学生意识到金属的共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第二个问题能够顺利引出构成金属的微粒,从而进一步探究微粒间的相互作用——金属键。由于金属键这个概念比较抽象,用动画演示给金属通电或加热时,金属内部自由电子的运动情况,以及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金属原子是如何移动的,通过形象的动画从微观角度解释了金属具有共性的的原因,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理解了金属的微观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4)回眸历史,直面发展
傅鹰教授曾说过:“科学给我们以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为了使学生感悟金属材料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我将金属的发现和冶炼史呈现给学生。
根据所呈现的信息请学生思考:为什么金属的冶炼有这样的先后顺序?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金属活动性顺序。2.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3.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熔点。
4、金属单质的还原性、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
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还能使学生对金属的冶炼原理有初步的理解。为了加强学生对人类使用金属历程的感性认识,设计了两个问题:
1为什么古诗中有这样的描述:十年铸一剑,而今天不仅有了不锈钢,还有适合各种需要的特种钢?
2为什么一百多年前,铝曾经是比金子还要昂贵的皇室专用品,而今天却成为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用品?
这两个问题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冶炼技术的发展使得金属的应用更加广泛,特别是合金的使用使金属的用途达到前所未有的广泛程度。本节课引入部分看到的神奇的天线就是用一种钛合金制成的。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对金属性质的认识更加深入,它们的用途也更加广泛。例如稀土金属,每过3-5年就会发现稀土的一种新用途,平均每4项高新技术发明中就有1项与稀土有关。
邓小平曾经引以为傲地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正是说明了我国的稀土资源非常丰富。
中国稀土以占全球约30%的储量,承担了全球95%的生产供应量。今年我国的稀土出口政策调整触动了美国的神经,美国认为中国掌握了他们高科技武器的命门。西方国家大量购买我国的稀土却对我国封锁稀土应用技术,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技术,中国只能出口稀土矿,再以高价进口深加工稀土产品。
通过以上讨论,学生能够体会到保护稀土资源和提高冶炼技术的重要性,真切地感受到提高国家的竞争力要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加深理解我国的国情和现状,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后思考
最后,我将“金属交易”作为素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生活中化学问题。
展示最近从金属交易网上查到的一张表格,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金属价格差异很大,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金属价格上如此大的差异呢?
从今天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会从含量和冶炼成本两方面考虑。
但作为全方面或更深层次角度考虑,市场因素、政治因素、运输成本等都能影响金属的价格。于是我设计了两个思考题:
1、影响金属价格的因素很多,除含量和冶炼成本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金属的价格?可从市场因素、政治因素、运输成本等方面考虑。
2、金属矿物的储量虽然还在不断地增加,但金属矿物最终还是会被用尽。请你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学生提到积极寻找替代材料,我举例本届上海世博会多数场馆都使用新型环保材料,就给我们做了示范。)
七、教学反思
由于我设计这堂课时先对学生了解金属的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于是在这节课中对学生掌握情况较好的部分,例如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中的共性部分定位在巩固、复习和应用,通过以旧引新,使看似零碎的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对学生理解有困难、思路模糊之处,例如金属键为何能决定金属的共性,金属使用的先后顺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进行重点分析,学生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感悟到了金属材料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同时紧密联系实际,结合社会热点,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高中化学说课稿(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