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小学教研活动计划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教研工作计划 篇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课堂,教研活动的方式也随着发生变化,网络教研应运而生。网络教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的动态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网络教研在我校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有许多学校已开始或准备进行教师网上教研活动,为了适应新时期对区域性教研和校本教研的要求,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特结合我校网络教研实际制定网络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平定县岔口联校关于开展“网络教研”的指导精神,我校积极动员和组织全中心校教师投入网络教研试点工作,旨在提高我校教研信息化水平,探索网络教研新思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使学校、教师的网上教研常规化、系统化、制度化,以保证网络教研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真正发挥网络教研的职能作用。
二、网络教研的任务与要求
1.网络教研小组要充分认识实施网络教研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此项工作作为开展教师培训的重要途径,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发挥组织、指导和管理作用。要重视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要充分利用网络教研平台,进行教育信息收集和发布,实现教育教学的网络化管理。要重视利用网络教研平台,汇集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区域交流、共享。学校要在经费、人员、时间上给与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各教研组要把网络教研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将开展网络教研与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开展区域网络教研活动,组织和引导教师参与区域性基于网络的学习与互动交流。抓好网络教研的骨干队伍建设,成立网络教研学科工作指导小组,指导、帮助教师开展网络教研工作。
3.学校要落实网络教研校长负责制,发挥教研组长、各级骨干教师的作用,加强网络教研的组织与领导,形成网络教研工作团队。要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充分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和学校已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创设网络教研环境,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问题为内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内涵,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研讨活动。
三、工作任务及时间安排
(一)机制保障
1、通过教研组活动向全校教师积极宣传网络教研会议精神。
2、通过专题讲座形式,向教师介绍网络教研的有关内容和实施方法,明确校本网络教研的任务、方法和目标。
(二)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袁 勇
副组长:陈安学 陈邦强
成 员:卢 睿 吕 涛 胥佑勇 胡园冈 王远芬 黄 菁 谭 银 张仕艳
2、网络技术指导小组:
组 长:卢 强
成 员:黄 菁 谭 银 张仕艳
3、领导小组职责:
①制定《花梨镇中心小学网络教研实施方案》、《花梨镇中心小学教师网络教研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
②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和业务学习。
③定期评比优秀博客、优秀课件、优秀案例、优秀论文、优秀博文等,总结学校网络教研阶段性成果和经验。
④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加强教育技术投入和硬件建设。
4、网络技术指导小组职责:
①完善学校现有信息技术手段,改进网络教研硬件环境。
②负责网络教研技术培训和各学科教学的技术指导。
③创建网络教研平台,提供教育技术支持。
④负责学校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
(三)工作安排
网络教研,就是教研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搞教研。网络是教研的工具和手段,如何利用网络搞教研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方法问题和技术问题,为此,学校网络教研技术指导组将组织相关培训和技术指导。
1、建立并完善花梨镇中心小学校园网站,力争使校园网成为我校内部管理的平台,对外宣传的窗口,心灵沟通的桥梁,样本教研的园地,立足教师,服务教师,指导教学。
2、对学校中层领导干部、教研组长分批进行校园网平台运用、后台管理和资源建设等技术培训。
3、为保证网络教研活动不变成一种形式化的任务,各网络教研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网络教研计划,制定制度形成常规化的运行机制。
4、组织教师网上集体备课,网上专题讨论、网上评课,网上开展课例研究、课堂评价等活动,上传优秀论文、教案、反思、总结、试卷等,建设学科组专题资源库。
教研组在开展网络教研过程中,要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分层推进。要树立典型,发挥示范教师的引领作用;要鼓励先进,突出一线教师的专业需求;要建立骨干教师群体,使他们成为网络教研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的支持者,最终带动全组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研究水平提高。
花梨镇中心小学
20xx年3月2日
小学教研活动计划 篇二一、指导思想:
以x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教研教科研为主要途径,狠抓教学常规、加强过程管理,把素质教育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任务目标:
1、组织各科任教师结合自己本学科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各计划紧紧围绕学校教学教研计划。
2、狠抓教学常规,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抓好备课、上课环节,提高课堂效率,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力争我校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
3、指导教师积极总结教法,注意捕捉新思想、新观念,发现新教法。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4、狠抓教师自我培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和教学能力。
5、加大毕业班教学的管理力度,确保毕业班各门学科成绩的提高。
6、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好新旧教材在教法、学法上的指导工作,尽快转变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7、举办全镇优质课比赛。
三、采取的方法措施:
1、依法治教、强化内部管理。认真领会国家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开齐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按课程表上课。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大纲,切实掌握新大纲。开好每一科课程,使所开课程真正做到上课表,进课堂。
2、规范备、上、批、辅、考、评的各环节,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加强备课环节,做到备《大纲》,备教法,备学生,备板书,备练习。做到先备课、再上课,杜绝照抄、照搬现象。
3、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在全体教师明确了课程标准之后,要求教师 ……此处隐藏8404个字……加强。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发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可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既要有学生的调查记录、自我评价,又有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寄语,可以说是建立学生个人的小小资料档案册。
(二)专课专用,提高课程意识
《品德》教学内容从个人、家庭、学校一直涉及到国家和世界,包含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识、能力和做人的正确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对任课教师的人品与学识均有较高的要求。任何课程的新理念都要求教师灵活地从学生生活中选取研究的话题,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活动等,都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因此,任课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有相关专业知识和较强教学组织能力,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1、组织教师继续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特点、目标、内容、教学评价等,切实抓好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
2、针对教材、明确教材编写意图,以便用好教材和组织教学。以教材分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教师真正能够把握教材特点、指导实际的课堂教学。努力使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正确使用教材;引导自主学习;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发展。
(三)仔细踏实,突出有效教学
1、加强教研组建设。由于兼职教师同时担任语文,并担任班主任工作,所以工作量都较大。我组要求任课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课前做好资料收集工作,认真备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规范教研组活动。通过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
型备课组。在学校学科大组的引领下,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提高教师驾驭教材、运用教法、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
小学教研活动计划 篇十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我校的实施,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特制定本学期阳光体育活动计划。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以“青春、健康”为主题的阳光体育运动,让学生走向操场、走进自然、沐浴阳光、享受健康。
(二)学校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
组长:张军亮(校长)
副组长:李亚(体育组组长)
xx(负责体、卫、艺工作副主任)
成员:张耀山(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
孙白云(音乐教师)及各班主任。
三、实施目标:
(一)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实人生的作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和友爱的精神,弘扬民族精神。
(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有机结合。通过体育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
(三)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保证有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年度计划。
(四)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思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建立评比表彰制度,对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班级给予加分,以唤起全体师生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五)建立学校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形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保证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二项日常锻炼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四、实施主要内容、方法及要求:
(一)内容:
1、各年级保证开足体育课,上好体育课,按标准执行。每天做校园集体舞、广播体操、武术☆www.☆操、眼保健操。
2、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一项特色体育活动。
一二年级跳短绳、三四年级踢毽子、五六年级鱼贯跳长绳。大课间活动时间为上午9:25-10:00,时间为35分钟(其中眼保健操5分钟,班级体育活动18分钟,校园舞5分钟,广播体操、武术操4分钟)。另外还在早上课前、下午放学后两个时段安排班级特色体育活动。时间分别为20分钟。在教师的组织和管理下在指定的操场区域活动。
3、组织活动:九月份重点活动为规范两操,学习校园集体舞。十月份开展跳绳比赛。十一月份开展拔河比赛。十二月份开展冬季足球比赛。
(二)活动方法:
体育课由专职的体育教师上课,晨间、中午、放学后由辅导教师、副班主任组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锻炼的技术与方法。
(三)要求:
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扎根班级、立足校园,开展小型多样、活动活泼的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学校按规定配齐体育器材,完善场地设施,并坚持公益性原则,充分利用可利用的场地器材。使之高效率发挥作用,确保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
(二)建立健全体育教师职任、培训考核制度,不断促进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的提高。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学教研活动计划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