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让子弹飞》电影观后感500字

时间:2024-12-05 11:53:31
《让子弹飞》电影观后感500字

【摘要】《让子弹飞》电影观后感500字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让子弹飞》电影观后感500字1

麻匪们靠吹哨来传递信息,说明在特殊环境里,有些话不能明说,明说有生命危险。在我看来,这不是商业片,不是文艺片,不是贺岁片,不是西部片,不是动作片,也不是喜剧片,明说有生命危险。

马拉火车是某一个时代的象征,这个时代美丽而又邪恶,变态而又畸形,仿佛癌肿上盛开的罂粟花,要么红艳欲滴,要么惨白可爱。它汲取一切生命的精华,用来营养恶魔的子嗣,占有一切资源和金钱,供恶魔挥霍淫乐,垄断一切媒体和信息,任恶魔粉饰或扭曲,还要杀尽一切反对者和曾经的追随者,最后只剩下一具干朽的躯壳,藏在火车里,伴着悠扬的歌声,驾着白马驰向漆黑的地狱。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个人想像,现实远比想像残酷得多,其实车里的人不过是流水的县长,马拉火车才是铁打的老爷。

有些电影要流着泪看才过瘾,因为不用流血。哭瞎了眼睛总比流干了血只剩下苍白的尸体要好,这也是现在狗比狼多原因。但有些问题只能靠流血解决,所以谭嗣同会死,留下一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所以秋谨会死,留下一句“秋风秋雨愁煞人”。我以前不肯理解,还笑他们傻,现在我知道错了,麻木的灵魂只有靠勇士的血祭才有苏醒的可能,只是有可能。但是热血洒出去,要么赤化河山,要么制成偏方,也都有可能。赌命,我自知没有这样的勇气,因我爱惜我的血远胜过爱惜我的眼泪。醒得早的人,死得也早,有些人不是不醒,是不敢醒,正如鹅城的百姓一样。谁愿意拿自已的血去浸馒头?

佛山血印石的千古奇冤因鹅而起,《飞狐外传》借用,《让子弹飞》也借用,故名鹅城。刀进了肚子,凉粉为什么还是凉粉?这就好像在问窦娥:你的血为什么会飞到白布上?答案只有一个字:冤!鹅城其实是一座冤城,甚至连鸣冤鼓都被藤蔓缠满,所以张麻子来了要做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

我认为,人至少有三样东西值得以生命的代价去捍卫——自由、尊严、爱。而公平就是尊严的一部分,没有公平,何谈尊严,没有尊严,人不如狗!张麻子对鹅城的民众说:不准跪,没有人值得你们跪,我也不值得。可他们还是要跪,因为他们没有尊严。中国古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然而膝下有黄金的中国爷们儿越来越少,少到几乎没有。

张麻子要当鹅城的“老天爷”,所以他的儿子就必须死,耶稣也是老天爷的儿子,这就是当老天爷的代价。如果老天爷的儿子不死,那么很多人的儿子都会死,所以最后真正痛苦的人,其实只有老天爷。六子死了,死的很爷们儿,很有尊严,也很“傻”。他似乎只能以死来血证清白,因为他还太年轻,像五四时期的爱国学生。死神带走了他年轻的生命,却在许多人心底燃起一团熊熊怒火。纪念六子……

开始我不明白黄四郎为何要提小凤仙,也不懂黄说二十年前与张有过一面之缘是从何说起,直到后来张麻子提到松坡将军,我才了然。松坡将军即蔡锷,清末民初的爱国将领,他支持和参与了辛亥革命,并强烈反对袁世凯复辟。他与京城名妓小凤仙的爱情故事流传很广,据说蔡锷离开北京时,得到了小凤仙的帮助。而黄四郎提醒花姐不要变成小凤仙,就已经在暗示张麻子的来历了。

电影最后的二十分钟,令我首先想到的便是鲁迅先生。中国人怯弱可悲的奴性,早在一百年前就已被先生写尽,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在变,精神生活在变,性生活也在变,唯一不变的,却仍旧是可悲的奴性,这种“不变”比奴性本身还要可悲一万倍!最后的决战里,满溢着鲁迅式的愤慨与讽刺,“谁赢,他们就帮谁”这句话,便是中国人灵魂最真实的写照,胡千如此,胡万如此,武智冲如此,鹅城的百姓也统统如此,真正有些血性的,反倒是那些妓女,不能说她们有什么革命意识,但至少她们还懂得什么叫知恩图报。所以这部电影中最可恨的人不是胡千,不是胡万,不是武智冲,更不是黄四郎,最可恨的人,其实是卖凉粉儿的孙守义和他所代表的中国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谁赢,他们就帮谁!”这句话才是真正的杀人诛心,听懂这句话的每一个中国人,都该九死一生。

张麻子本来对自已的枪法很有信心,所以他说:别急,让子弹飞一会。可子弹打门的时候,本来要打惊叹号,结果却打出一个问号。或许他曾经以为,攻陷碉楼只需要枪和愤怒,现在看来可并没有那么简单,掺过水的愤怒不容易点燃,必要的时候,你得加血和银子进去才成。或许他对打倒黄四郎已有九成的把握,但成功后的去向却令他感到困惑,因为他要解救的不是人,是一群鹅!正如影片最后所示,黄四郎死了,碉楼被攻破,可百姓们只顾着分东西,像一群争食的鹅,连一把椅子都不肯给张麻子留下,所以兄弟们跟着他会觉得不轻松,连那个曾经敢拿枪指着他的妓女也开始向往大上海的奢华生活,谁还肯花心思去盘算鹅城未来的路该怎样走呢?也许在鹅城这样一片腐化糜烂的精神土壤里,救世主要保持清白,就只能像苍鹰一样高傲地飞翔在寂寞的蓝天里。

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忧国忧民,也呐喊也咆哮,也犹豫也迷茫,鲁迅先生坚持不破不立,胡适先生要搞曲线救国。中国那时候很乱,百家争鸣,但总算还有很多真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现在当然也有,只是极少,死去的黄万里先生算一个,姜文先生因为还没死,所以不好评论。苏东坡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西游记》说: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我想这也许就是那个问号的答案吧。

我知道站着挣钱很累,因为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所以“没有黄四郎”对站着挣钱的人很重要,尽管现在“黄四郎”多得像粪坑里的苍蝇,但还是希望姜文先生能一直站着挣钱。也希望这颗霸气外露的子弹能够多飞一会儿,不要重蹈《走向共和》的覆辙。

《让子弹飞》电影观后感500字2

刚刚看过姜文的《让子弹飞》,可以说它应该是本年度最好的国产电影了。虽然也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个人感觉精彩段落的对白太快。有点超出人们的逻辑思考范围,给人一种事先编排好的感觉。再就是火车飞入水中时电脑出来的效果比较明显。然而,和这部影片的精彩相比,这都算不了什么。曾千方百计下载到《鬼子来了》的`我,本就对这部电影很是期待。看过之后竟感到奇怪,这部电影为什么没有被禁呢?影片中大部分的笑料是隐喻和黑色幽默。也许我们看不懂《老无所依》里的那些黑色幽默。因为我们的文化背景不同。可是我想每个中国人都能听明白影片最后姜文对发哥说的话:“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你不在才是对我最重要的”是什么意思。那些冲出去抢东西的“穷人”是谁呢?他们永远被最现实的利益驱使,永远只能做奴隶。这又让我想起《大电影之数百亿》中满街的以讹传讹从一两个人变成流言的洪流,一句不相干的话变成各种各样的流言.....。心中有些悲哀。因为他们是谁赢站在谁一边的。所以“成王败寇”成了我们的社会准则。

看电影不能想太多。还是谈论影片吧!片头和片尾的曲子挺好听,但仿佛有一种很“日本”的味道。很像日本人自己拍的他们军人时配的曲子。电 ……此处隐藏3415个字……的人都是拿别人当枪使。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在拿别人当枪使呀!政客们拿百姓当枪使,商人们也拿政客当枪使,恶霸们拿弱民当枪使......

多数时候,都是那些未觉悟群众被子弹使。中国的老百姓多数都是随风倒的人,如果被好人利用,就能做一些好事,如果被坏人利用,就会去做坏事。电影中开始那个买凉粉的人和那群观众都是老百姓。后来,拿起枪去抢黄四狼家产的人也都是老百姓。

让子弹飞一会,为什么要“飞一会”?这里隐含了另一个意思,那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没到”,因为时候没到,所以,我们经常要让“报应”再“飞一会”,这是一种痛恨,也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智慧。电影中表达了许多人们对社会现象的不满,电影想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恶人还有恶人磨,这些丑陋现象背后那些为虎作伥的人早晚要自食其果,我们不要急,只要等一等,让“报应飞一会”,一切都会见分晓。

当然,这个电影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

第一,到底谁是好人?这电影里有好人吗?那个买官的骗子,肯定不是好人;恶霸黄四狼更不是好人;那张麻子是好人吗?电影的过程中,我们渐渐会认为这个土匪是个好人,但仔细想一想,好象不完全是这样。他本来是个土匪,他抢劫县长并杀死那些随从的时候,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就几乎把他们全都杀了,这是一个好人吗?后来,他是向老百姓发了钱,但他发钱的目的是为了老百姓吗?不是,他是为了报仇!他是利用老百姓,而不是真心为了老百姓,他是在拿;老百姓当子弹。所以,这三个人,都不是什么好人。但我们为什么感觉张麻子是好人呢?也许我们认为“谁给我东西,谁就是好人”吧!这种“有奶便是娘”的思想,正是我们这些老百姓最悲哀的地方,也是我们这些老百姓经常被人当“子弹”使的根本原因。

第二,到底是谁赢了?张麻子真的赢了吗?表面看,是张麻子打败了黄四郎。但实际上,黄四郎也通过一个妓女,瓦解了张麻子的团队,使其分崩离析。张麻子也是一个人财两空的输家。黄四郎失去的是五代家业,还有性命(但到底他自杀没自杀,还是一个谜)。张麻子失去的是他几个玩命兄弟组成的团队。县长失去的不只是钱财和人格,还包括性命。老百姓是表面上是被利用了,但实际却得到了实惠,所以,最后的赢家应该是老百姓。这样讲来,当“子弹”也没白当。

第三,为什么始终都是马拉着火车?也许,这只是出于创作人员偶然的一个灵感,但也很富有寓意。有人说,这个马拉的列车就是“马列”,这种解读似乎太奇巧;还有一个解释可能是煤炭和油价太高,只能用马来拉,这是对当前原材料涨价的一个批判,不失为一种解读。不过,我认为“马拉火车”可能还有另外一个更深刻的涵义。那就是:当时的中国正是一辆马拉着的火车。“火车”是现代化的代表,“马”是传统动力的缩影,当时的中国,民国刚刚建立,外表上,中国是一个民主国家,就好象当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火车”一样。但实际上,这个国家还是按照古老的传统模式在运行着,就好象我们古老的交通工具“马”一样。所以,本质上,民国就是一辆以传统动力为驱动的、中看不中用的“火车”。进一步反思,我们就不难想到,我们现在的体制又何尝不是一辆马拉着的火车呢?

影片的最后一幕,也让人产生无限联想。下一个目标是上海,是浦东。那是土匪的目标呢?还是子弹的目标呢?与上海相比,鹅城又算个什么!对于一个有抱负的土匪来说,上海才是更大的鹅城。

我期待着姜文和他子弹在上海继续演绎他的下一部作品,那里故事肯定更加精彩。让我们耐心的等待,让子弹飞一会......

《让子弹飞》电影观后感500字6

中国男人不以爷们儿的姿态演戏已经好久了。他们宁愿在性别问题上暧昧着,也不愿大大方方的雄起一回,据说怕太硬了会把人家吓着。于是只好以伪娘的姿态潜伏着,弄出前凸后撅状,这活技术含量挺高,自然博得了不少的喝彩声。不过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啦。

人能不能站着把钱挣了?这是个尊严问题。张麻子说,能!不过,你要敢于让子弹飞起来。飞不起来?对不起,您还是跪着当伪娘吧!依本人看来,站着是人性,若想解放人性,不斗争那是办不到的。

黄四郎绝对是个精英,有财、有才、有势、还有老革命的资本,不服不行!可问题是,您不能因为老百姓愚昧,觉悟低,无组织,就和其它地主老财加知识分子合着伙的欺负人对不?这么弄时间长了,早晚会出事儿的。想想您一精英又是老革命,应该胸怀天下,心系苍生才对。怎么能大搞黄赌毒一类的勾当,还琢磨着怎么骗老百姓的税钱?赚钱,是男人应该干的事儿,没错!可赚老百姓的血汗钱,绝对不是好男人应该干的事儿!

既然,黄四郎放着明白装糊涂,不干人事儿,那按照市场经济的原理,自然就会有张麻子这样的继续革命者义愤填膺,出来加以调节,这是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使社会回到均衡点,火并是免不了的。只要老百姓一旦认识到剥去了金权,政权和军权神秘外衣的黄四郎也不过是一普通人而已时,黄四郎作为实际统治者的末日就到了,黄家累积五代的家产被一分而光。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甭管什么君子小人,先打倒了再说!。没有打倒,实际上就没有话语权的平等。

张麻子和黄四郎相比,汤师爷(马邦德)更善于察言观色,左右逢源。这厮书肯定书没少读,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无论是为张麻子办事,还是为黄四郎说话,都能在逻辑上做得滴水不漏,十分周全。他的目标明确,就是要赚钱。因此,在张,黄之间摇摆不定,那边的实力强,他的屁股就往那边坐,他的头脑是由屁股决定的。终于有一天,他的屁股再也不能决定他的脑袋的时候,他才想说心里话,其为时已晚矣。

张、黄、汤(马)是芸芸众生中的聪明人,也是不同程度上的觉悟者。在黄四郎的眼里,群众就是群盲,为他们去牺牲不值得,与其解放群众不如先解放自己。黄家的祖先就是这么做的。汤师爷本来一心想做个权贵的职业经理人,好有资格与黄四郎们分赃。没成想被阴差阳错地卷入了张麻子的革命运动,成了同路人。担惊受怕不说,到手的银子也被分给穷人,风险与收益严重的不成正比。从专业的角度上讲,黄四郎与汤(马)师爷有了一套已经成熟的盈利模式,他们对这套盈利模式运用得十分纯熟。在他们眼中,权利的作用只不过是怎样通过制造新的概念以使得自己的那份盈利更大一点而已。可是,张麻子这个既不喜欢金钱又不喜欢权利,还不喜欢老百姓下跪的另类的出现,着实让黄,汤二人遇到灭顶之灾,使他们的生存失去了意义。

张麻子努力的方向是要普渡众生. 而黄四郎、汤师爷之流至多只能算是个“自了汉”,只能解放自己,却不肯解放众生。

当张麻子的兄弟们坐在马列(马拉的列车)上,欢天喜地的奔向浦东时,孤独的张麻子貌似意识到了他的新麻烦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不肯努力。

浦东,一片资本与权力结合的热土,在那里,有无数人在跪着赚钱,张麻子的兄弟们可能会变成革命的对象,下回他会成功吗?

本人在“子弹飞”创作期间,也坐着“马列”来到了上海浦东,在这个资本与权力的旋涡中心,三个爷们梦想团结一帮兄弟尝试着去实现站着把钱赚了的梦想!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让子弹飞》电影观后感500字范文。

《《让子弹飞》电影观后感5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